如有所见独语,与郑声谵语不同。阳明热证应有汗,反无汗,是或吐、或汗、或下亡其津液。
阳明病心下硬满者,不可攻之。《皮部论》云∶“少阴之阴,其入于经也,从阳部注于经;其出者,从阴内注于骨。
欲寐是病患意中,非实能寐也。以表脉不当见里证,故曰反硬耳。
此更微喘,是水气入肺。上焦得通,津液自下,胃气因和耳。
【注】脉大腑阳明,谓热邪入腑,阳明当脉大也。此亦半夏泻心症,治之失宜,久而成痿矣。
况有动中见止,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,宛如雀啄之状,不以名促,反从结名者,以其为心家真藏之阴脉也。详太阴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