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胃热兼虚者,人参橘皮竹茹汤。病五六日,但头汗出,身无汗,际颈而还,小便自利,渴饮水浆,此瘀血证也,宜犀角地黄汤、桃仁承气汤。
麻黄汤主之一句,在当发其汗下。故昼安静,夜发热,名热入血室。
另有不因误下,自己发热,胸胁满闷,非结胸痞满,此太阳少阳两经表邪合病之支结症。又曰∶仲景论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其人不呕,清便欲自可,一日二三度发,脉微缓者,为欲愈;若脉微而恶寒者,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,更下,更吐也;面色反有赤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其身必痒,宜桂枝麻黄各半汤。
不得名之温热病也,当发表清热和解主治者。三阳皆见,三经之药俱用,而太阳之药倍之。
曰∶风则伤卫,卫伤则自汗。救逆,小柴胡去黄芩,加茯苓。
然此汤大峻,又非庸俗所可拟也。赵嗣真曰∶《明理论》云,往来寒热者,邪正之分争也。